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

追尋

剛剛準備要寫這篇文章的時候,突然發現最近我寫文章的習慣,是會先交代近一兩天來的事情,然後才進入主題,進入主題之後,又不知道把主題漂到哪裡去了,最後在草草收尾。哈哈,我想我這篇文章應該也不脫這樣的問題吧!

所以一開始就是,今天啊,為了慶祝我阿公父親節,叔叔安排了我們所有人去八煙吃飯,吃飯前可以去用那邊的溫泉設施。我們家三個男生就跑到了裸湯,還是第一次去這種溫泉,都不能穿衣服啊!一開始還有點彆扭,後來慢慢就懶得遮了,而且也舅專心去享受溫泉,不再去胡思亂想些甚麼。泡完之後,身體非常地放鬆,這也就導致吃完飯一上車我就呼呼大睡了。

不過講這些跟我的主題有啥關連呢?好像沒有,而且真的也沒有,哈!

先交代怎麼突然想寫這篇文章。其實我最近就已經很想寫這篇文章了,只是懶惰外加自以為抽不出時間,所以就一直拖到現在,而剛剛躺在床上,聽著外面的雨聲,就想到很多東西,於是就爬起來寫這篇文章了。

從以前就有個習性,如果煩躁或是悶的時候,對我而言最好的療傷方法,可能是去看個好的電影,聽個好的音樂,看本好的書,或者是靜靜地趴著,甚麼都不要想,可能是聽著雨聲,可能是聽著校園內喧鬧的聲音,靜靜睡去。從以前就覺得雨聲或是校園內喧鬧的聲響,是一種很美很美的意象,後者當然代表的是不斷湧現的活力,而前者我就說不出甚麼理由,或許只是個很詩意的聲響吧!而其它的療傷方法,就會一定會讓我想到高三的時候,我也已經忘記為什麼我會煩躁了,總之我就一個人跑到建中的圖書館內,把《生命中難以承受之輕》攤開來,臥躺在沙發區看著,拼死拼活地狂看了三章,然後就睡去,睡起來之後就精神特別好。說實在話,現在的我都有點搞不清楚過去的自己為什麼會因為這樣就精神特好,畢竟那時候的讀書習慣非常不好,讀書跟在啃書一樣,只追求效率不追求深入,只談自己幾天內就看完一本書,反而不好好地去細嚼慢嚥其中的滋味。不過過去的那些美好,卻就這樣停駐在我的心中,許久而不減其味道。

而這些東西跟追尋有甚麼關連呢?大學四年以及研究所兩年,我總覺得我不斷地再追尋一個目標,或者說是詢問自己,到底你想要追尋些甚麼,你想要去探究些甚麼?可是追根究柢,或許我還是最愛上一段所談的那些,找個時間,細細品嘗這些好作品的美,享受生活中的美好,如此而已。而這些美好,不需要一些過分虛無的妄想來架構它們,像是個外國學歷,像是個了不起的學術地位。

過去的自己,常常會著迷於許多這些虛無的意象,總覺得這些就是一切,這些就是未來,未來的自己就應該要有這樣的東西,這樣的標籤,才算是完成了自我,才算是成功的人生。可是呢,到底這些東西引領自己到了甚麼樣的人生,而自己真的喜歡這樣的人生嗎?

廖媽在高中時,總會跟我們講,有為者亦若是。當然,有為者亦若是,她給了我們許多美好的美夢,讓我們知道,原來好可以更好,原來有人可以是這樣豐富他的人生。在高中那樣的階段,的確很需要些美夢引領自己前進,而到了大學,該問些更深層的問題了,就是這些美夢同時也是自己的美夢嗎?

我一直覺得很可惜,這大學四年內,沒有遇到一個如高中所遇到的那些老師一樣,值得令我尊敬的師長,輕輕地點醒自己,或者是給我些美好的夢想。當然這樣的奢望或許是不應該的,畢竟大學好像就應該是自己追尋的道路,同時或許也畢竟台灣的大學就是這麼的破爛。迷迷惘惘過了四年,自己也做了些或多或少的追尋,不管是課業上的還是其他方面上的,但到了研究所才開始有了些比較清楚的自我詢問,然而那時候問的問題也不太正確,那時候問的問題是,到底我想要研究些甚麼?這一問,可就問錯方向了,因此我就一頭鑽進一堆無用的論文之中,翻啊看啊,結果只覺得成堆的垃圾。因為,答案不在裡面,同時問題也攪亂了尋覓的方向。

一直到了半年前吧,阿嬤過世了。那時候的我,或許是年紀到了吧,開始感受到未來要承接父母的責任,開始感受到其實父母也是人,不在是以下往上看的姿態看著他們,而是慢慢能去體會她們的想法與感受。雖說阿嬤對我而言不太算是很親近的人,但老爸是個非常孝順的兒子,阿嬤的去世,讓他非常非常地難過。我或許永遠都不會忘記,在阿嬤已經被宣告急救無效時,老爸對老媽輕輕地說了三個字,人生啊!這三個字藏了多少的不捨與心痛,而人生又是什麼?在阿嬤的靈堂上,撥著一次又一次他從小到大的照片,小時候被父母養育著,長大了些去上學,後來結婚,再接著努力工作養活一家,承接上一代的責任,然後接著送走上一代,或許跟著就退休,有可能可以閒散過日子,然後突然有一天發覺怎麼身旁的同輩一個個離去,最後輪到自己。這就是人生嗎?或許這就是人生。而在這人生的路途中,甚麼才是最重要的,我開始覺得那些虛無的標籤與美夢們,不再像過去我以為的那樣真實,我開始覺得,其實許多我覺得美好的事物,其實早已在身旁,像是家庭啊還有許多美好的創作。而我應該要追尋些甚麼,或許現在比較清楚些了,至少我了解了,許多美夢之中,哪個美夢是我的美夢,而其他的,就讓他人去追尋吧。

沒有留言: